这个冬天,浙江究竟下了多少场雨,已经数不清了,反正就是“雨一直下”。
近日,浙江省水利厅公布了今年1月1日至2月20日长达51天的统计数据,浙江全省平均降水量达201.8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76%。据中央气象台预报,2月26日起,南方雨势将再度加强,不仅2月份的雨不会停,未来半年,南方至少还有这4个雨季:春雨绵绵无尽头、清明时节雨纷纷、梅雨时节下不停、夏季暴雨急又猛!

网友纷纷表示,这……这日子简直没法过了呀!
抑郁了?医生说跟缺少阳光有关
阴雨绵绵的日子,你有没有感觉困乏多眠、心情低落、做事提不起劲、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下降、食欲忽然大增、早上越来越赖床,消极悲观,甚至深感绝望厌世……难道正月都快过去了,过年生物钟还没有调整过来?还是说最近工作压力大?
NO!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睡眠医学中心主任齐钢桥、心理咨询中心主任汪勇一致认为,你很可能得了“冬季抑郁症”。在心理学家眼中,“烂冬”也是不讨人喜欢的致病因素。
不是开玩笑哦,长期晒不到太阳,真的会得抑郁症。冬季本来就进入抑郁症高发季节,今年天气糟糕,发病的更多,齐钢桥说:“男女都有,女性患病率更高一些。”

今年三十多岁的王女士,性格内向,有产后抑郁史。现在小孩8岁了,但这抑郁症还没好。近三年一到冬季,就出现睡眠差、烦躁,常常哭泣,不理人,埋怨父母生她干什么。医生给开了药,但她不承认有病,拒绝吃药。齐钢桥说,王女士每年病程不等,短则半月,长则一两个月,虽然拒绝吃药,但天气热了,阳光晒晒,就自行缓解了。今年王女士又发作了,比往年要厉害得多,言语消极不说,还想吃安眠药自杀,这可把家里人吓出一身冷汗。送到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睡眠中心物理治疗后,近几天才有所好转。
“这一天天的雨下个没完没了,看着就心烦,做什么都没心情,晚上觉也睡不好。”无独有偶,家住临海的29岁上班族胡先生说起这连日阴雨也是一肚子苦水,他说自己出现明显的情绪低落、易怒的情况。好几次,莫名其妙地对着家人发火,上班也受影响经常把该做的事忘得一干二净。
而40岁的天台人于女士是个抑郁症患者,之前一直定期规律服用抗抑郁的药物,她按医生建议每天到公园做有氧运动,与锻炼的人一起聊天。一段时间下来,规律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她的抑郁情绪有明显的改善。可是这个冬天出现的连续阴雨天,扰乱了她原有的生活习惯,不能到外面散步,不能找锻炼的伙伴一起聊天,每天待在家里,看孩子和丈夫也不顺眼了,动不动就发火。
2月19日早上,于女士就再次来到二院心理咨询中心,向汪勇主任诉说自己最近的情况:心里阴沉沉的,经常感到莫名的烦躁。于女士特别怕自己的情绪被这阴雨天折腾坏了,好不容易控制下来的病情又反复了。
人的情绪与天气真的有这么密切的关系吗?
答案是肯定的。汪勇说:“一般而言,天气晴朗、风和日丽时,人就觉得精神饱满、情绪爽快;若阴云密布,则就感到忧郁烦闷、无精打采。”

汪勇从三方面分析了天气变化对人的影响:
人体在晴朗的天气条件下分泌的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素浓度相对增多,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素有促进细胞代谢,增加氧的消耗,刺激组织生长成熟和分化的功能。因此,晴好天气,细胞活跃,人精神振奋,而阴雨天,人就容易无精打采。
大脑内的松果体会分泌褪黑素和5-羟色胺(5-HT)两种物质,平时这两种物质处于一个动态的平衡状态,然而在阴雨天气,褪黑素的分泌增加,而用于调节情绪的5-HT分泌则会减少。为此,人们表现出来的除了犯困外,情绪就更容易波动,会烦躁、不开心,想要发火。
恶劣的情绪,对人体有不良的影响,医学实验表明,人在痛苦和愤怒时,由于外因动脉阻力加强,舒张压明显增高,在恐惧时心脏输出量增加而收缩压增高,会导致心脏病发作。如果一个人终日闷闷不乐、垂头丧气,会引起上腹不适、泛酸、食欲减退、体重下降。长期情绪压抑,过度忧伤、恐惧,还可能导致精神疾病。
如何克服和减少天气对情绪的影响?
齐钢桥和汪勇建议:
没有太阳,不妨把室内光线适当调亮点,尤其是晚上,不要总在昏暗的光线下待着。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利用休假,去阳光充足的地方旅行。
同时,还要多运动。运动可以促进大脑分泌多巴胺、内腓肽等“快乐因子”。冬季锻炼以室内为主,打太极拳、做保健操、练瑜伽,也可跳舞娱乐。但是不宜起太早晨练,运动量不宜过大,每天集中一小时为宜。

此外,还可以与朋友、同事交流,或者用自己的方式(唱歌、痛哭、喊叫等)将消极情绪宣泄出来。
阴雨天出现抑郁情绪是正常的,但抑郁情绪并不一定是抑郁症,抑郁症必须通过医生评估才能确诊。如果持续时间在半个月左右,明显影响工作、生活,可以考虑前往医院进行检查。寻求专业的心理辅导和治疗,回归正常的生活。
情绪可以自我调节

阴雨绵绵的天气,虽然让人苦不堪言,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利弊。在雨水的净化下,空气质量特别好。雨后清新的空气,调节好心情,多呼吸呼吸,给自己洗洗肺吧。愿每一位朋友都在雨露中活出自己最美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