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春暖花开,气温适宜。
市疾控中心提示:虫媒传染病随着气温的升高将进入高发季节;春季是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和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广大市民应做好预防措施。
健康提示一
防蚊灭蚊,预防蚊媒传染病
蚊虫叮咬可传播乙脑、登革热、疟疾等多种疾病,早春蚊虫开始活动,但还未大量繁殖,正是防蚊、灭蚊的好时机。
蚊虫的生长发育离不开水,因此清除积水是关键,主要措施包括:翻盆倒罐清除卫生死角,清理废旧轮胎、花瓶,景观水池定期换水,储水容器和水井加盖子,投放长效灭幼剂等。
健康提示二
防蜱虫叮咬
蜱俗称壁虱、草爬子等,一般寄生在动物皮肤较薄、不易被搔动的部位,游离动物体后附着在草上,可叮人、吸血,蜱叮人后可引起过敏、溃疡或发炎等症状,还会传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莱姆病等多种疾病。春季是蜱的活动高峰,人们被蜱叮咬的概率也大大增加。
市民在踏青出游时,应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一旦发现有蜱已咬钻入皮肤,应尽快找专业医疗机构处理。
健康提示三
避免食物中毒和动物伤害
四月份,又到了吃绿色山野菜的季节,但每年都会发生误食野菜发生食物中毒的事件,因此大家不要随意采摘野菜和蘑菇,避免食物中毒。
四月份也是动物繁殖的生理躁动时期,更易袭击人。一旦被猫狗咬伤抓伤,应立即对受伤部位彻底清洗和消毒。根据咬伤程度的不同,及时接种狂犬免疫球蛋白和狂犬疫苗,越早越好。
健康提示四
防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以手、足皮肤疱疹和口腔黏膜溃疡为主的常见于儿童的传染病。
手足口病一般发病症状轻,初始一般是发热、咳嗽等类似感冒症状,随后会在口腔黏膜等出现疱疹,在手心、脚心及臀部皮肤出现斑丘疹、疱疹,发病后一周左右恢复。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
做好个人、家庭和幼托机构的卫生,防止医院交叉感染,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措施。建议6月龄以上、5岁以下适龄儿童接种EV71疫苗,可有效预防由EV71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
健康提示五
防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易感人群主要为儿童和青少年,成年人也可见少数发病。
潜伏期8~30天,平均18天。起病大多较急,无前驱症状。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疼痛等,数小时腮腺肿痛,逐渐明显,体温可达39℃以上,成人患者一般较严重。
预防措施:平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集体单位尤其幼托机构应加强晨检,及时发现和隔离病人,做好幼托机构日常隔离消毒;对易感儿童亦可接种流行性腮腺炎减毒活疫苗。
健康提示六
防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由诺如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胃肠道疾病,全年均可发生。人感染病毒后可发生以腹痛、腹泻、呕吐为主要症状的急性胃肠炎。诺如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进入体内,主要发生在学校、幼托机构等人群聚集场所,幼托儿童和小学生面临较高风险。
诺如病毒尚无特异的抗病毒药和疫苗,其预防方法主要采用非药物性预防措施,包括病例管理、手卫生、环境消毒、食品和水安全管理、健康教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