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泳时,这些“泳池病”要当心 |
|
炎炎夏日,全国各地都进入“烧烤模式”。提到夏天人们纳凉、去热的好办法,游泳绝对是榜上有名。这段时间,各个泳池成了很多市民消暑、健身的场所,不少游泳馆都处于爆棚的状态。但泳池是公共场所,稍不注意,很容易患上各种“泳池病”。所以,去游泳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以免在享受快乐时出现“小插曲”。《健康台州》将分上、下两期聚焦游泳时的健康知识,带您认识这些常见“泳池病”。 游泳要注意感染皮肤病 游泳前,应该确保自身状况较好,例如患有皮炎湿疹、脚气等皮肤病,就不适合去游泳。 “如果游泳者本身就有皮肤病,就要避免去游泳,因为遇到泳池的水不太干净或是泡水时间过长的情况,他们就比较容易感染,从而加重症状。”台州市立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陈祥恩介绍,比如脚气这类真菌感染的皮肤病,需要保持皮肤干燥,因为真菌喜温、喜潮。 除了真菌感染,还有一种是细菌感染,例如脓疱疮、病毒性疣等。“这些皮肤病患者去游泳后,间接性感染的可能性比较大。”陈祥恩说,这个间接性感染并不是发生在水里,而是通过游泳馆里的其他卫生设备、淋浴设备等。“皮肤病在水中传染的概率微乎其微,反而是经常会被大家忽略的这些周边设施可能会导致间接感染。” 另外,夏季阳光比较强烈,紫外线也强,建议市民尽量不要去户外、海边游泳,阳光下曝晒容易引发紫外线过敏,皮肤也容易被晒伤。 陈祥恩建议,市民去游泳时可以带上沐浴露,在游完泳后,及时进行冲淋。而且,长时间的泡水可能会使得皮肤角质层受到损坏,所以,在冲淋之后,可以用点滋润保湿的护肤品。 游泳要警惕红眼病 提到游泳,很多人会第一时间想到红眼病。台州市立医院眼科中心主任医师管涛介绍,夏天天气炎热,眼睛本身就比较容易发炎,而泳池里的水若消毒不过关,或者人对消毒水过敏,都有可能引发红眼病。 他提醒,要是游完泳后感觉眼睛有异物、充血,不要自行滴眼药水,也不可直接用手揉搓眼睛,应当及时就医。要是本身患有红眼病,切忌进游泳池游泳,以免传染给他人,同时避免二次感染。 管涛建议游泳爱好者,在游泳的时候可以佩戴泳镜,但不可佩戴隐形眼镜,以免引发角膜炎症;不要跳水,因为跳水对眼球的压迫有可能引起视网膜脱落。 游泳前最好先检查耳朵 除了皮肤病、红眼病等,游泳也可能对耳朵造成伤害。台州市立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李志海告诉记者,游泳可能造成耳朵痛,建议市民在游泳前最好去医院检查下耳部是否适合游泳。 市民在去游泳前,要注意清理耵聍(俗称耳屎),如果耳道内耵聍过多,游泳时耳道进水就会导致其膨胀,从而压迫到耳道神经,出现耳朵痛的情况。 当然,有鼓膜穿孔的情况也是不适合游泳的。如有鼓膜穿孔,在游泳时,水会通过鼓膜孔进入耳内,若游泳池里人较多或者清洁卫生做得不到位,容易引起中耳炎。“如果患有感冒,或者是急性鼻炎、鼻窦炎,也会诱发中耳炎。” 李志海表示,游泳时可佩戴耳塞,提前做好防护工作。若是游泳后耳朵进水,人们常用的单脚跳或者用手掌拍等方法也都是可以的。但是一旦感到耳朵发痒,且较长时间未出现好转,就必须及时就诊。 另外,李志海提醒,鼻炎较为严重的患者,尽量不要去公共泳池游泳,泳池的水温和室温变化较大,这些都容易引起鼻炎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如鼻塞、鼻痒、流鼻涕等。另一方面,鼻炎患者一旦出现这种状况,也进一步造成了水污染,给他人带来不便。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