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8日是第23个全国高血压日,宣传主题是“18岁以上知晓血压”。
市疾控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我市登记在册的高血压患者66.5万人。而在2011年,登记的高血压患者数为43.6万人。
近年来,我市高血压患者数量逐年增加,发病呈年轻化趋势。目前,高血压报告发现率为11.07%,相当于每十个人中有一人是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是心脏病、脑卒中、肾病发病和死亡的最重要危险因素。我国因心脑血管病导致的死亡占居民总死亡数的40%以上,约70%的脑卒中死亡和约50%的心肌梗死与高血压密切相关。
高血压患者群体庞大,应知晓自身血压,预防高血压,打破常见的高血压认识误区。
误区一:高血压无不适症状,可不用降压药
大部分高血压患者发病早期都没有不适症状,没有症状并不意味着不用治疗。如果不及时就医,不进行生活管理和药物控制,高血压会不知不觉侵害健康,造成严重后果。
误区二:凭感觉用药,头晕吃药,头不晕停药
感觉很多时候是不准确的,头晕很多时候是由高血压引起的,但不意味着不头晕血压就不高。如果头晕了再去吃药,血压可能已经升得非常高,不仅造成肾和脑的损害,严重者还有生命危险。
误区三:血压正常了就停药
高血压最重要的治疗是保持血压的相对稳定,经常停药会使血压上下波动,血管就像一根橡皮筋被拉拉扯扯,很快就没了弹性,所以不应该随便停药。正常人的血压在一天和四季都在波动,高血压患者的波动更加严重,降压药能使这种波动相对平稳。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少部分患者是可以减量或者停药的,但是绝对不建议擅自停药。
误区四:是药三分毒,降压药不可长期服用
高血压最重要的治疗目的,是保持血压的相对稳定,这意味着患者要长期服用降压药。药物确实会给肝和肾带来一定的负担,但是不吃药带来的脑、心脏、肾等的损伤更大!听从医生的用药指导,定期检测肝肾功能,能帮助医生为患者选择一款最合适、且对肝肾损伤最小的降压药,长期服用也不用太过担心。
误区五:听信伪科学宣传,相信有根治高血压的“灵丹妙药”
别相信所谓的“灵丹妙药”,都是骗人的。随着年龄增长,正常人的血管弹性也会变差,所以到了老年,血压都会有所升高,更何况是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可以被有效管理和控制,通过生活方式管理和降压药物治疗,减缓血压升高的速度,让血压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并且减少由高血压引起的其他疾病的发生,就是最好的治疗。
健康提示——
平时吃的食物哪些会对血压有影响?
据国外研究表明,可能有降血压作用的食物有:鸡蛋清、橙汁、红茶、紫薯、海藻、辣椒、猕猴桃、无醇红葡萄酒、甜菜根汁;
可能有升血压作用的食物有:高盐类食物(如腌制肉、腌白菜、腌鱼等);
总的原则:多食用新鲜水果蔬菜、低脂、粗粮及高钾食物,有利于高血压患者,高盐、动物内脏、高脂等食物,对高血压患者不利;食物的摄入不能替代降压药物,特殊高血压患者(如肾功能不全、糖尿病等)的饮食需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