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健康科普的“巅峰对决” |
|
11月12日,一场有料、有趣、有温度、有情怀的健康科普大赛在江苏省南京市赛得火热。 这是2020年新时代健康科普作品征集大赛表演类的全国总决赛,大赛由中宣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技部、中国科协共同举办,健康报社承办,江苏恒瑞医药公益支持。自7月起,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科普主管部门共上报各类科普作品9140件,作品数量较去年增长近50%。各省级卫生健康科普主管部门对作品进行初审,并推荐1729件作品进入复赛。 表演类决赛现场,从101组复赛作品中突围而出的23组健康科普作品,包括13组演讲类作品和10组舞台剧作品,进行了“巅峰对决”。选手们的成绩,将在12月举行的2020年新时代健康科普作品征集大赛总结会上公布。 探索多种表达 知识“人人可得” “时光、时光慢些吧……一生要强的爸爸,我能为你做些什么?”舞台上,江苏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秦超唱着《前列腺之歌》,透着诉不尽的伤感。 在这出舞台剧里,面对着不幸罹患晚期前列腺癌的父亲,秦超扮演的儿子因没把“父亲腿有点痛”放在心里而后悔不迭。日记体的抒发,流行歌曲的活用改编,让前列腺癌筛查的常用方法——PSA的相关知识变得朗朗上口。 “故事是虚构的,但其实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秦超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最近他在门诊接诊了好几位前列腺癌患者,都是因为早期症状不明显,到发现时已经是晚期。他想用这样的方式给大家提个醒,前列腺癌一定要早检查、早发现,就像歌词中唱的“蝴蝶收起了翅膀成为蛹,50岁后每年都要查PSA”。 跟歌词风格搭配的,是一个“清新风”的MV。细看这个MV,里面的“料”还真不少。真实手术的照片和镜头,让人看到了专业和细致。PPT的运用,加上清晰的柱状图、对比图,使得这个MV的风格很“医生”。 形式创新,是本次参赛的健康科普表演类作品的一大特色。舞台上,南昌特色曲艺形式——道情,带来一阵阵鼓乐齐鸣。把爱眼护眼知识融入一个个段子里,相声《小眼球,大梦想》引来现场一波接一波的掌声和欢笑。 穿越时空戴口罩,劲歌热舞引燃全场,情景剧《“罩”你出宫》幽默得令人叫绝…… 就像此次大赛评委、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肖颖彬说的,健康科普已经“渐入佳境”,有了感染力、吸引力和号召力;探索多种表达,糅合众多艺术形式,才能实现健康知识“人人可得”。 发挥专业所长 作品好记管用 今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公众需要更多权威、科学知识的指引。越来越多的医疗、健康、疾控领域专业人士挤出时间,积极投身健康科普工作。 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副司长米锋指出,抗击疫情过程中,广大卫生健康工作者发挥所长,制作防疫科普作品,通过多种方式传播。“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保持社交距离”等好记管用的防疫知识,有力地引导公众消除恐慌、科学防控。 越来越多的卫生健康工作者加入健康科普的行列,不少“门外汉”也被吸引着要往健康科普这扇大门里“瞅瞅”。 舞台剧《全民预防抗新冠》,是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李公舜带领该院护士王菁菁和她父亲王斌一起创作的。他们都是南昌道情曲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伴随着轻盈的音乐,舞台的一角,一位女士翩翩起舞……这是科普小品《一体同心,祝你好孕》的开头。定睛一看,这位舞者似乎有孕在身。很快,这位怀孕5个月的二胎妈妈被丈夫紧急叫停了。两人开始讨论一个严肃的话题:如何正确认知产前筛查。 对答的形式、个性化的身份设置,代入感非常强。不知不觉间,孕妇家庭所关心的产检问题几乎都被拿出来讨论了一下。一位正备孕的现场观众直呼:“听完就能用上!”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带来了一个“重口味”作品——《屎记》。很多人都做过粪便检验项目,但由于标本特殊,大家都“不忍直视”“羞于讨论”,就像现场评委点评的,“这个作品说的,就是生活中的你和我”。大赛评委、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院长周行涛点赞这个作品:“它把重口味的事情变成了一个接地气的科普作品,专业性和生动性结合得比较好。” 放大科普声音 追求“言值+品质” 作为活动承办单位,健康报社有关负责人表示,健康知识的积累、健康意识的培养,不仅需要个人努力,更需要政府、社会合力,以及权威媒体、权威专家的即时发声。“在媒体融合的大环境下,我们要持续探索用通俗的表达方式、灵活的沟通手段,多渠道公布信息,放大主流健康媒体和权威科普达人的‘高品质’声音,锲而不舍地普及健康科学知识,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水平。这就是我们今天活动的初心。” 来自湖北省宜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张慧琦,已经多次参加国家级的健康科普大赛。她表示,是一次次参赛帮她实现了“高品质”成长,创作的作品也不断提质升级。“来一次,就接受一次营养全轰炸,回家仔细消化,再应用到日常健康科普工作中。”她在观战过程中还是频频感叹,“健康科普竟然可以这样做!” 健康科普这个舞台,不是看重颜值,而是追求“言值+品质”。国家卫生健康委健康宣传大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体育青少节目中心著名节目主持人鞠萍提出两点建议,一是给普通老百姓或青少年儿童讲健康科普知识的时候,切忌讲太多,要一事一论;二是加强互动性,面对面做科普时更多借助语言、表情等进行表现,最好能带着大家做健康操。 国家卫生健康委健康宣传大使、北京广播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刘婧结合自身经历,强调了医学科普要注重严谨性和趣味性。她认为,传播健康科普知识一定要先弄清楚平台是什么、对象是谁。针对讲解和舞台剧两种表现形式,她指出:“讲解要抓住人,舞台剧要抓住梗。” 面向“十四五”,健康中国行动深入开展,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将会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与会者呼吁,广大卫生健康工作者要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努力将好记好用的健康知识送入千家万户。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