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卫健要闻
市级动态
公告公示
基层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工作动态 > 市级动态

台州:科学防治 有效遏制艾滋病蔓延态势
日期:2020-11-30 11:50   作者:颜敏丹   来源:台州日报   访问次数:

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来临之际,艾滋病话题备受关注。我市艾滋病疫情如何?防控工作做得怎么样?

市疾控中心的统计数据给出了答案:新发疫情连续3年出现下降,输血、母婴传播连续7年实现零报告,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感染者和病人治疗成功率达96.3%。

过去几年,全市在增强公众艾滋病防治意识,提高综合干预实效性、检测咨询可及性、随访服务规范性,全面落实血液筛查核酸检测、预防母婴传播、救治救助政策等方面取得长足发展,有效遏制艾滋病的蔓延态势,疫情于2018年出现拐点,并呈下降趋势。

防控赶在艾滋病病毒传播之前

近年来,我市的艾滋病疫情总体处在低流行水平。

“尽管当前我市艾滋病防治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传播风险因素仍存在,艾滋病流行形势依然严峻,防治工作中新老问题和难点问题并存,尚有一定数量的感染者和病人未被检测发现。”市疾控中心主任蔡统利说。

1996年首例艾滋病病例报告至今,我市艾滋病流行在主要传播方式、波及重点人群等方面发生了一些变化。

艾滋病病毒主要经性、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2019年,全市新报告病例中97%以上经性传播。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疫情上升趋势明显,以及男性同性性行为人群感染率高及不安全性行为,在一定范围存在等诸多因素加大了艾滋病传播风险。

十几年来,市疾控中心林海江博士和他的防“艾”团队一直在努力。“只有我们的防控工作赶在病毒传播之前,才能减少传播。在前期防控的基础上,我们对当前疫情进行分析、研判,做到精准防控,突出重点分类管理。”林海江说。

病毒在传播,防控工作在不断推进。针对疫情较重的乡镇,防控人员对发现病人比例较多的重点人群,扩大检测,实施应检尽检,让可能潜伏在人群中的感染者浮出水面,重点实行“阳性”管理。对已经发现的病人实行重点随访管理,提高抗病毒治疗疗效。特别在新冠肺炎疫情时期,注重互联网宣传干预、检测等防控手段,提高综合防控的可及性。

一发现即治疗,抗病毒治疗成功率上升

目前,在我市艾滋病通过输血传播基本阻断,经输血及使用血液制品传播病例实现零报告。母婴传播得到有效控制,近7年实现本地母婴传播零感染。

经注射吸毒传播得到有效控制。落实戒毒药物维持治疗和清洁针具交换等防控措施,2020年全市戒毒药物维持治疗人员中未发生新发感染。

成效背后,与艾滋病检测发现力度不断加大有关。目前,全市共建成190家艾滋病检测实验室,确证实验室4家,建立37家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门诊,此外,还根据疫情特征设立了36个监测哨点,极大地提高了检测服务的可及性。截至10月底,全市艾滋病检测达116.5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5.9%,较2016年同期增加42.6%,检测人数占全市常住人口数的19.0%。

抗病毒治疗工作取得成效,全面实行“一发现即治疗”,控制二代传播。随着医学研究的进展,治疗艾滋病的药物品种越来越多,治疗效果越来越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只要早检测早发现,早期坚持、规范抗病毒治疗,理想的话可以活到正常预期寿命。

截至10月底,我市的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抗病毒治疗率达91.6%,治疗成功率为96.3%,病死率持续下降,使得艾滋病成为一种“可防可控可治”的慢性病。

将艾滋病疫情继续控制在低流行水平

近年来,公众对艾滋病的防治意识明显提高。调查显示,我市普通居民和重点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国家“十三五”85%和90%的目标要求。

但还有一部分人对艾滋病本身、预防措施认知不足,对感染艾滋病存在侥幸心理,比如老年人获取这方面的知识少,给防治艾滋病带来很大挑战。

此外,目前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发现方式,还局限于被动检测或对重点人群的检测,部分高危行为者不愿意主动寻求检测,导致许多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法及时获得诊断,部分患者往往发现时即被诊断为“艾滋病病人”,其抗病毒治疗效果远远不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同时还会造成病毒“无意识”传播。

林海江表示,当前防治工作仍亟需巩固,要坚持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控机制;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法防治、科学防治;全面落实法定防治职责,巩固当前防治成果,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方法,进一步提高防治成效,不断降低艾滋病疫情流行水平,将我市艾滋病疫情继续控制在低流行水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