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距离台州援荆门医疗队出征已经过去十余天。
在105名队员共同努力下,仅用一天时间改造成的荆门一医“台州ICU”已走上正轨,18名重症与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正在病区内接受治疗。早晚班交接班结束后,杨伟英又一次大汗淋漓地从缓冲区走了出来。
她是机动专家岗,本可以自由调配入舱时间,但她从来都挑任务最重的一班与当班护士一同进舱,一天也没落下。
启程那刻,混编队即开启“战斗模式”
“身为护理管理,如果不进仓,怎么会知道我的队员面对着什么样的压力,又怎么会知道舱里的患者们真正需要什么?”杨伟英说。
台州援荆门医疗队105名队员来自全市15家医院,大家的工作模式和习惯不尽相同,还有不少队员此前并没有穿隔离服进行医疗服务的经验。
如何在最短时间把队员融合成一个有战斗力的整体,与荆门当地医疗资源对接并展开救治工作,同时保障每一个队员的安全,对于医疗队的管理层是个巨大考验。这其中,杨伟英负责的又是人数比例最大的护理团队。
战斗从19日医疗队包机起飞那刻就已经打响。为了让队员尽快掌握防护服相关知识,杨伟英带着恩泽医疗的同事在万米高空上进行了穿脱指导演示;到达驻地酒店后,她又和院感专家们设计了一套上下班流程,队员们下班回房间甚至要换三双鞋两套衣服……
软硬件设施逐步到位,人员问题也并不轻松。“从各家医院参援的护士长入手,整合人员配置,均衡分配后进行小组作战。”杨伟英再三思考后,决定采取这样的策略。
很快,热情高涨的护士长们把自家护士的特长和性格特点汇总到杨伟英手里,经过反复沟通商议,在病区投入使用的前一晚,一份综合考虑的排班表终于出炉。
跟当地患者沟通,快速找到窍门
22日,病区开始收治病人,然而混编部队的问题,以及“异地作战”水土不服的情况随之而来:医护配合不熟悉,对医院原有信息系统不适应,部分专业技术需带教练习,和病人的沟通也会不顺畅……
“大家的知识经验不一样,习惯的体系也不一样,问题一定是有的。我们除了用真心爱心去服务,也要逐步理出一套标准化流程用来指导大家工作。”杨伟英带着团队移植了恩泽医疗集中收治台州全市新冠肺炎患者的医疗管理经验,并通过自己的实操体验加以改进。
她还把自家医院成熟的5S管理体系带到了病区里,将对医疗质量的要求贯彻到了物品摆放等细节中。
在杨伟英指导下,护士们与病人的沟通也快速找到了窍门。有位病人初入病区时心情抑郁不配合,杨伟英团队和家属沟通后发现他喜欢吃巧克力,护士还发现他每天定时会出现血糖降低现象。不久,一盒巧克力送到了这名病人手中,他的态度也自此大为改观。
在队员们心中,杨伟英就是知心大姐姐,“杨队特别照顾我”是他们团队出现频率最高的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