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卫健要闻
市级动态
公告公示
基层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工作动态 > 基层动态

两个月甩肉14斤 黄岩医生为远方一条命拼了
日期:2020-07-28 11:21   作者:邵青青 陈栋   来源:台州晚报   访问次数:

金质斌完成造血干细胞采集

724日中午1230分,经过4个小时的采集,36岁的金质斌在浙江省中医院成功捐献了204毫升的造血干细胞悬浊液,这些“生命种子”给远方素不相识的血液病患者点燃了生的希望。他是黄岩区第11例、浙江省第588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1984年出生的金质斌是黄岩区院桥中心卫生院的一名外科医生,也是一名党员。从医十余年,他救治了无数的病患,他仔细耐心地接待每一位患者,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例手术,广受病友好评。但这一次他救人,靠的不再是自己的医术,而是自己的“热血”和坚持。“对医者来说,行医救人的天职是一样的,值得去做。”

远方的病患和他匹配上了

早在2011年,金质斌在一次黄岩区红十字会的造血干细胞宣传采样动员活动中捐献了自己的血样,成为了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今年年初,他突然接到了黄岩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说他的造血干细胞样本和一位病患初配成功了。当工作人员问他愿不愿意捐献时,金质斌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我当时什么都没有想,觉得可以救人一命,肯定要捐给对方。”金质斌说。

都说好事多磨,金质斌造血干细胞捐献这件“好事”也是一波三折。

“我以前在电视上看到过,捐献骨髓很痛苦的,我担心你身体吃不消。”妻子张阳阳一脸担忧地说。

“现在技术进步了很多,不需要再从骨髓取造血干细胞了,而是先把造血干细胞动员到外周血,再像采集血小板一样从外周血直接采集造血干细胞,没那么痛苦。我们的血细胞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自我更新,捐献不久之后就会有新的造血干细胞产生,对身体没什么危害。”

有一段时间,金质斌经常给家人普及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意义,科普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过程和对身体的利弊。

就这样,妻子选择了理解和支持。

两个月减肥14斤,只为捐献指标达标

每一例造血干细胞捐献成功的背后,都要经历采样入库、初筛、再动员、高分辨、捐献前专项体检等环节,容不得一丝差错。

微胖的金质斌先后共经历了三次体检,每次体检化验指标总差那么一点。不是查出轻微脂肪肝,就是血脂偏高,或是谷丙转氨酶偏高,但他从来没想过放弃。

接下来整整两个月,金质斌每天坚持有氧运动一小时,晴天就在户外跑步,雨天就在长廊快走。

因为他要减脂,他的餐饮和家里人的营养需求不一样,需要低油低脂低盐低糖,家里人每天会为他特制减脂餐。

“管住嘴,迈开腿”,凭着这六字减肥箴言,金质斌两个月瘦了整整14斤,最终他的各项体检指标终于正常,符合捐献要求。

妻子张阳阳说:“我一开始确实是不支持他捐献的,但是两个月来我看着他一点一点地变瘦,身体素质一点一点地变好,再加上他给我科普的捐献知识,我现在反倒觉得捐献造血干细胞是一件利人利己的好事,不仅仅是可以救别人一命,自己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拥有更健康的身体。”

身为一名医生,值夜班是常事,但是值夜班会导致谷丙转氨酶偏高,进而影响捐献。黄岩区红十字会联系了院桥中心卫生院,将金质斌的情况告知医院,希望医院尽可能少给他排些夜班。院领导和科室同事们得知情况后,非常支持金质斌捐献行动,尽可能为他创造捐献的良好条件。

一动不动四小时完成捐献

捐献时间定在724日,早三四天前,金质斌就和医院请了假,提前来到浙江省中医院,接受捐献前的最后准备。

每天,金质斌都要打上一针动员剂,帮助血液分泌更多造血干细胞。妻子张阳阳很心疼金质斌,“打了针以后,金质斌的腰疼了好几天,但他一直坚持着。”

24日上午8点半,随着采集的开始,金质斌躺在病床上,两个手臂各插了一根管子,随着机器的运作,血液从金质斌的一个手臂被抽出,经过仪器的分离过滤后,又从另外一个手臂输入。整个过程持续4个小时。

“因为怕影响到采集造血干细胞,我在床上这4个小时纹丝不动,整个背都躺得发酸发疼,我也没有挪动一下。”金质斌一脸自豪。

院桥中心卫生院副院长梁红说,今年疫情期间,金质斌医生一直带头不分昼夜在一线工作。“他也是我们医院第一个响应区卫健局号召报名参加支援武汉的医生。他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举动感动了大家,他是我们的骄傲,值得我们医务工作者学习。”

近些年来,黄岩当地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人员累计达到11人,其中701人,808人,902人。“他们是让人尊敬的最美群体,他们的付出也帮更多的人挽回了生命,获得了希望。”黄岩区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赞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