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教育
疱疹性咽峡炎进入高发期
  • 日期: 2021- 07- 06 11: 49
  • 来源: 台州日报
  • 浏览次数:
  • 字体:[ ]

近日,4岁的小雨因反复发烧,到天台县人民医院就诊,咽峡部也满是“溃疡”。原本以为只是小感冒,却被医生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医生提醒,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常流行于春夏季,不少家长容易将其错当成普通的感冒,需引起重视。

“疱疹性咽峡炎的典型症状是喉咙里长出红色或脓色‘泡泡’,突发高烧伴有咽喉痛、头痛、厌食等,最近就诊的孩子有近一半是疱疹性咽峡炎。”天台县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庞福珍说,婴儿不会表达,常常因为口痛不愿意吃东西,如出现食欲下降、持续流口水这种情况,家长就要警惕宝宝口里有没有长疱。如果孩子出现高烧不退、烧退后还是精神不好或者嗜睡、抽搐、易惊、频繁肢体抖动等重症早期表现,应立即送医。

她坦言,疱疹性咽峡炎多见于学龄前儿童,以接触传播为主,也可通过粪口、呼吸道飞沫传播,传染性很强。“最常见的是通过生活中密切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或被其污染的手、毛巾、玩具等而发生感染。”

庞福珍提醒,患病期间,家长要随时监测孩子体温,密切关注患儿的精神状态、呼吸、有无肢体抖动、易惊等,可使用物理降温或服用退烧药,防止宝宝高热惊厥。

如何区分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病原基本相同,但表现形式不同。”庞福珍介绍,手足口病是嘴里、手上和脚上都起疱疹,而疱疹性咽峡炎只有嘴里起疱疹。她说,部分手足口病患儿发病早期表现为疱疹性咽峡炎,随后出现掌心、足底、臀部及膝部红色皮疹或疱疹。

如何预防疱疹性咽峡炎?庞福珍介绍,一般从切断传播途径着手,要尽量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玩具和常接触的物品定期清洁消毒等;在饮食上,尽量不吃生冷食物,保证合理的营养、充足的睡眠以及适量运动,以提高免疫力;另外,尽量不去人群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若确诊应该及时在家隔离,减少不必要的外出。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