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健康教育

睡觉张口呼吸的孩子,有必要查查腺样体
日期:2021-08-16 12:02   作者:林樱   来源:中国台州网-台州晚报  

为了不影响学习,同时有足够的恢复时间,寒暑假是家长给孩子预约择期手术的首选时间。腺样体肥大患儿就是如此。

医生提醒,腺样体切除手术后,患儿需要一个星期左右的恢复期,眼下距离开学还有半个月,需要手术治疗的患儿要抓紧了。

暑假腺样体手术扎堆

自从暑假开始后,我市各大综合性医院的耳鼻喉科(五官科)都进入忙碌期。

台州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彭帆说,腺样体切除手术除了急症,其他都可以择期进行,所以大部分家长把手术时间定在寒暑假。为了满足患儿家长“早点做”的需求,暑假刚开始时,每天的手术都安排得很满。安排最多的一天是7月7日,彭帆连续做了13台手术,晚上10点才下班。

“连续这么做实在是吃不消。”瘦瘦的医生无奈地说。为了能可持续性地为患者服务,他和同事把择期手术控制在一天10台左右。“听其他医院的同行说过,他们每天的腺样体切术手术台数也很多。市外个别儿童医院,每天腺样体切除手术量达到二三十台。”

有这么多孩子需要切除腺样体吗?“最近几年做手术的孩子确实增加了,但选择保守治疗的家长更多。”彭帆说,腺样体肥大在儿童中是多发病,对孩子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是否需要做手术,建议家长多听医生的意见。

腺样体肥大诊出率增加

“女儿和儿子张嘴睡觉,爸爸一晚要起床好几次,检查贴嘴唇的胶带有没有掉了。”某短视频平台,有人在“凡尔赛”式秀老公。

网友留言:别秀了,孩子张嘴睡觉,快去查一查是不是腺样体肥大。

“现在各个短视频平台上,做医学知识科普的人很多。经常刷短视频的人,可能都对孩子张嘴睡觉和腺样体肥大之间的关联有点印象。”彭帆说,这也是近年来腺样体肥大患儿诊出率增加的一个原因。

还有些孩子是去做牙齿矫正时,口腔科医生提醒孩子有腺样体面容(牙列不齐,上切牙突出,唇厚),进一步去耳鼻喉科检查确诊。

目前,需要手术切除腺样体的患儿从学龄前儿童到初中生都有,彭帆接诊的患儿中,最小的才2岁。“男孩很胖,腺样体肿大很严重,一躺下就憋气,要家长抱着才能睡。”

手术不是切光腺样体

不过,知道了孩子睡觉张口呼吸、打呼噜的原因,要不要做手术切除腺样体却是家长们最纠结的地方。

“腺样体是个免疫器官,出现炎症时会肿大。腺样体也有个长大、消退的过程,体积最大时是5-7岁,一般10岁以后才慢慢消退。很多家长不想做手术,担心全麻手术对孩子身体有负面影响,他们寄希望于腺样体自己能消退,或者用药物控制。”彭帆说。

他建议,患儿出现这几种情况,经规范的药物治疗无效,最好选择手术治疗。腺样体肿大导致后鼻孔被堵塞70%以上;腺样体面容已经形成;小儿分泌性中耳炎、中耳积液伴腺样体肥大者,影响孩子听力;迁延不愈慢性鼻窦炎伴腺样体肥大,导致鼻后滴漏综合征。

有些孩子是从口腔科转诊过来的,家长转述正畸医生的话,希望把腺样体切到最小,让孩子牙齿矫正的效果更好。还有的家长为了不复发,希望切干净。彭帆表示,实际上,腺样体切除手术并非大家以为的“切光”。

腺样体位于鼻咽部到颅底一带,直接影响鼻呼吸的效率。腺样体肿大时,鼻咽部到气管的通道变窄甚至闭塞,为了获得更多氧气,患者下意识地张嘴呼吸。

治疗的原则是保持这个通道的畅通,用药物控制炎症,或是通过手术切除多余的腺样体。需要切掉多少组织,衡量的标准一般是患者气道的正常直径,50%、70%等数字,说的是后鼻孔被堵塞的面积。手术只是切掉“挡路”的那部分,而非切光。

“这样处理可以解除后鼻孔堵塞,保持气道通畅,同时保留少部分的腺体组织有助于不影响患儿的免疫功能,且有创伤小、出血少、愈合快等优点。”彭帆说。

医生建议手术的患儿,家长别拖久了

记者采访当天,预约了手术的患儿,最大的11岁,最小的5岁。

5岁男孩,3个月前睡觉时开始张口呼吸,家长以为是感冒鼻塞引起的,没处理。后来这种情况经常出现,尤其是感冒后更加明显。等孩子感冒痊愈,睡觉时依然张口呼吸。家长比较上心,带孩子到医院检查,发现有慢性鼻炎和腺样体肥大,孩子的后鼻孔已被堵塞75%以上。

11岁女孩就诊时已有明显的腺样体面容。3年前,她因为上火出现化脓性扁桃体炎,之后每年都要发作三四次。最近3个月,孩子频繁喉咙痛,家长很担心,到医院查病因,发现孩子有慢性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和慢性鼻窦炎,后鼻孔被堵了60%左右。

彭帆说,腺样体肥大的危害在于影响正常的鼻呼吸,从而出现一系列连锁反应,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患儿也会因为张口呼吸的习惯导致面部畸形。

“腺样体肥大严重的孩子,建议尽快手术,否则等腺样体面容形成后再手术,基本很难恢复正常面容。”彭帆说。

腺样体肥大可以预防吗?比较难。因为孩子难免感冒,而且现在过敏体质儿童较多,扁桃体发炎、慢性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等都会刺激腺样体肿大。家长只能多留心,发现异常后及时就医干预。

“家长要注意的是,肥胖伴腺样体肥大的患儿更容易打呼噜,严重者会出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对孩子危害更大。”彭帆说,上面那个2岁男孩,正是因为腺样体肥大和肥胖的双重作用,才会一躺下就憋气,“建议让孩子多运动,增强体抗力,避免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