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教育
“悲秋综合征”你听过吗?看心理专家如何支招
  • 日期: 2023- 11- 22 09: 47
  • 来源: 望潮客户端
  • 浏览次数:
  • 字体:[ ]

最近一段时间,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小学教师小李总是无故感到心情烦闷,晚上睡不好觉,白天上课没精神,课间休息时学生的嬉笑声听起来也格外刺耳,有时还感到胸闷、心慌。因为担心自己患上情绪病,他来到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

经检查、评估后,心理医生判断小李有轻度的抑郁情绪。但小李平时乐观开朗,此前无情绪病史,为何会突然出现这种情况?究其原因,很可能是“悲秋综合征”作祟。

据调查发现,约达38%的抑郁症患者,会在秋冬季抑郁发作,秋季的自杀率也是全年中最高的。而至少15%的普通人群,也会在秋天有抑郁情绪的体现。进入秋季后,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心理和心身、睡眠等精神科门诊,前来咨询相关心理问题的人数也明显增加。

该院男普通精神科主任陈兴阳解释,在医学上并没有“悲秋综合征”这一说法,而是对在秋季出现的一系列不良症状的综合描述。

为何秋季容易出现情绪问题?他介绍,近期气候变化明显,而换季恰巧是身体对气候最敏感的时候,因不适应日照时间长短的变化,容易导致人体生理节律紊乱和内分泌失调。再加上秋天来临,草叶凋零,更容易让人产生萧瑟、凄凉之感,许多人都会觉得心情郁闷惆怅,打不起精神,甚至出现焦虑、抑郁情绪。

“从医学角度讲,人体大脑中有一种能产生兴奋的递质——5羟色胺。秋冬季节,5羟色胺分泌会相对较少。”陈兴阳说,抑郁情绪的先兆很多表现为睡眠不佳,包括难以入睡、早醒、眠浅,或者对睡眠没有满足感。也有可能表现在躯体方面,如出现疲乏无力,精力减退,心慌、胸闷气短或者是恶心,胃肠道不适,尿频尿急,头疼头晕的症状。此外,还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反应有点迟钝、效率下降等。

一般来说,“悲秋综合征”属于季节性的不良情绪,不是疾病状态,大部分人都可以通过自我调整来恢复。陈兴阳建议,要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可以进行适当的户外运动,如散步、骑车等,以增加光照时间,促进新陈代谢;可以与亲朋好友多交流,分享彼此的快乐与忧虑,减轻心理压力。最重要的是,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与困难。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低落情绪持续超过两周,甚至有轻生类消极想法,则应及时到专科医院或心理门诊就诊,能得到医生更专业的治疗。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