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卫健要闻
市级动态
公告公示
基层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工作动态 > 基层动态

温岭 “海上卫生院” ,再次被《健康报》关注!
日期:2023-04-06 10:35   来源:健康台州   访问次数:

来一温岭市地处浙江东南沿海,濒临广袤大海,两万多名渔民长期在海上,各种突发性疾病、外伤、海上交通事故等时有发生。茫茫大海上没有医院和医护人员,加上环境条件不适宜治疗伤病,一些小病痛常常威胁到渔民的健康。

针对这一情况,温岭市第四人民医院医共体主动融入渔区民生,积极打造“防治一体”的医防融合服务链,对渔民进行健康管理。通过对渔民进行上船前的健康干预、上船后的远程会诊、受伤后的出海急救、返港后的健康宣教,串起“防治一体”的管理链,实现了出海渔民转为陆地急救院前、院内一体化,陆地海上健康管理全覆盖,渔民的健康保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海上飞虎队”,出海渔民的急救先锋

“有一位来自苍南县的渔民受伤了,急需救助。”3月15日上午,温岭市第四人民医院联合刚参加完全国两会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民间海上急救“平安水鬼”郭文标,组织团队开展了春季海上急救演练。温岭四院总值班接到“求救电话”后,立即启动了应急预案,海上急救队队员迅速集结,救护车风驰电掣地开往小沙头码头。

到达码头后,急救队员迅速登上郭文标的船艇,并向“出事”海域驶去。登上“求救船只”后,急救队员们各就各位,迅速展开施救。为了让船员进一步掌握海上急救知识,提高急救能力,急救队员还进行现场教学,示范规范的急救操作。

温岭市第四人民医院院长季灵正告诉记者,为了加强救护队的应急机动能力和海上救护能力,使伤员得到迅速、及时、有效的救护,医院在加强平时急救训练的基础上,不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海上急救演练。

1989年11月,台州市红十字会松门急救站成立,挂靠在温岭市第四人民医院,主要从事辖区内海上医疗急救和急救知识培训,2010年升格为温岭市海上急救中心,并成立海上医疗急救队红十字志愿队。温岭四院位于渔区重镇松门镇,责无旁贷地肩负起了海上医疗急救的任务。

34年来,海上医疗急救队只要接到求助电话,医生、护士等队员们就会立刻出海救援。无论刮风下雨还是惊涛骇浪,队员总是毅然奔赴海上。正因如此,这支海上急救队被松门镇、石塘镇等地的渔民亲切地誉为“海上飞虎队”。

据了解,“海上飞虎队”成立33年以来,共出海施救400余次,海上行程5.3万余海里,志愿服务8000多小时。其中,最长单次志愿服务76小时,救治患者564余人。

“海上卫生院”,家庭医生服务到渔船  渔船出海作业,短则十来天,长则数月。为及时掌握船员全周期健康变化情况,让渔民在海上得到及时有效的指导和救治,自2021年起,温岭市卫生健康局以渔业重镇石塘镇为试点,打造“海上卫生院”,推出“渔船签约家庭医生”服务。渔民可得到出海前健康体检、远程医疗应急咨询、救治指导、个人健康定制等健康服务,解决海上就医难题。

季灵正说,近两年,温岭市第四人民医院积极推广“渔船签约家庭医生”,加强渔民健康筛查,在渔民出海之前进行基础性的体检,防止他们带病上船。家庭医生以渔船为单位,为19家渔业公司、1245艘渔船、13428名渔民定制个性化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建立完善电子健康档案。

去年,“海上卫生院”开展外来渔民入职前高危疾病筛查4998人,针对慢性病常见病多发病进行干预,发现再障性贫血、心梗前兆、急性胰腺炎高危等重度不适航人员3人,潜在风险人群210人,通过及时劝返就医,极大降低船上自发病死亡风险和自身性疾病引起的安全事件。

2021年以来,“海上卫生院”远程处理常见病652人次,建议回港救治56人,提供咨询类服务1300条。

温岭四院医共体石塘分院根据渔民出海情况,完善出海常规药品目录,涵盖外科、腹泻、胃病、抗过敏、感冒等10大类30种药品;石塘镇出资30万元,为每条渔船配备“海上小药房”,基本满足船上常见病、多发病用药;家庭医生送药上门,建立渔民个性化用药管理档案,指导渔民加强药品管理,实现问诊零距离、取药不出船;提供“药品代购”服务,为患慢性病渔民量身定制12周用药长处方,今年有166位渔民接受慢性病长处方服务,有效保障慢性病患者的长期用药需求。

同时,建立健康“云诊间”,搭建渔民海上远程会诊系统,利用“云诊间”远程接诊突发疾病的出海船员,使其第一时间赢得救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