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近台州“24603” |
|
他们用陪伴提升生命的温度,他们用护理疗愈患者的身心,他们是护士,是“白衣天使”,是“提灯女神”。 今天是“5·12”国际护士节,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全市24603名护士身上,解锁这群“白衣天使”的另一面。 1除了打针发药量体温 他们还有“十八般武艺” 5月10日上午9点半,台州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里,传来声声呢喃,一对早产双胞胎十多分钟前刚刚完成母体分娩过程。转移至辐射台、接上心电监测仪、戴好无创呼吸机……为了迎接新生命的到来,儿内科护士石玲冰耐心地照看着他们的每项指标。 “正常孩子是满40周分娩,这对双胞胎只有34周多,早产,肺部发育不完全,自主呼吸有困难,血糖也有点偏低,3天后看恢复情况再安排。”石玲冰说。 在这里接诊的新生儿,有的有黄疸,有的体重过轻,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不能留在妈妈身边。“我们的工作就是无微不至地照顾,是新生儿生命之初的临时‘妈妈’。” 石玲冰为新生儿传递生命活力的同时,阮啸啸正在为病人做PICC置管:通过B超探测引导,将导管从右手臂部位输送到靠近心脏的大血管,借此输注各种不同性质的药物,进行肠外营养治疗、输血和血液制品等。“这种方式,能减少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具有留置时间长、安全性高、方便快捷等优势。” 身为台州市中心医院静脉治疗护理专科小组组长,这是阮啸啸治疗过的第n+1位患者。每年医院约有1000多名患者做PICC置管,这项技术却是由护士实打实培训持证上岗操作,专业“含金量”相当高。 你可能会问:护士不就是打针、发药、量体温,执行好医嘱就行吗?怎么还需要亲自“动手术”?不,你看到的,只是护士最基本的技能;你没看到的,是他们身上的“十八般武艺”。 随着诊疗技术的发展和医学分科的不断细化,眼下,高素质的护理人才越来越紧缺,培养专科护理队伍成了重要一环。 在台州,全市共有500余名专科护士,他们分散在糖尿病、疼痛护理、康复护理、器官移植等几十个专科方向,开设各类护理专科门诊80个,带领整个护理队伍走向“高、精、尖”。他们不仅是临床医生的得力助手,在专科护理上不可替代,有些甚至还能跟医生一样“坐专家门诊”。 “接下来,还会有更多护士走向专科方向,用专业技术服务台州医疗。这是发展前景,也是形势所趋。我们期待这一画面的实现。”阮啸啸说。 2“男丁格尔”越来越多 从偏见到认可,终成“香饽饽” 提起护士,人们脑海中首先浮现的,是头戴护士帽、温婉亲切的女性形象,长此以往,这个职业一度被默认为女性的“专利”。 不过,在这个“鲜花”占绝对优势的群体中,也有一群“绿叶”点缀其中。他们被亲切地称呼为“男丁格尔”。 台州市立医院的陈震就是其中一员。 陈震,今年39岁,从业20年。昨天下午记者采访时,他正在血透室里帮助患者做透析,操作流畅、手法娴熟。“这是一个长期过程,为了患者健康,不论节假日还是双休,有安排就得在岗。” 选择护士工作,是出于照顾老人的初衷。不过,2003年就读护理开始,因为性别因素带来的学习及工作压力确实是存在的。有的患者更希望女护士来服务,认为女护士更专业,男护士就“差了点”。 这样的偏见,一度是所有男护士的尴尬之处。酸甜苦辣,冷暖自知。 近年来,随着男护士群体的发展壮大,人们的观念也悄悄发生了变化,逐渐认识到男护士的独特优势。比较而言,他们在理性思维能力、抗压能力、应急能力以及体力等方面,都要比女性更胜一筹。 据悉,台州市立医院2000多名员工,男护士10名不到,在重症监护室、手术室、麻醉科等特殊科室,却是“香饽饽”。 “患者对我的信任感,是过硬的医学知识和业务能力转化来的。”陈震坦言,只要能力过硬,患者实际上会忽视你的性别去寻求帮助。“叫‘护士’别扭的话,有些会选择‘陈老师’这个称呼,表示尊重。” 对男护士的理解和支持,从医院发展中也能瞥见。2003年,当时台州市中心医院仅有1名男护士入职,如今共有27名,且年龄在30岁以下的占60%至70%,为此医院也组建了“男护士工作组”。这支团队在治疗、带教、科研等方面均有不错的成果。 “以前很多男护士都是被调剂而来,现在随着护理专业的发展,主动选择男护士岗位的人越来越多。我很庆幸目前护理环境越来越好,不光外界,男护士自身的认可度和价值感也在增加。”台州市中心医院主管护师、男护士工作组组长孙博还表示,医院现在倡导无性别差异护理,无论是女护士还是男护士,目标都是为了更好地照顾患者。 记者从市卫健委了解到,目前全市共有576名男护士。2.3%的占比虽不高,在各家医院的护士岗位上却是举足轻重的力量。未来,这个群体也将继续扩大,成为“南丁格尔”中的坚实后盾。 3“七分护理”扩面延伸 愿给患者更有温度的护理体验 都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理工作在临床治疗和康复等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从近些年的趋势看,护理已经从单纯的“护理疾病”发展为“保障人类健康”,这意味着,护理工作的范围在不断扩面延伸——从医院到家庭,从治疗到康复,从生存到离世。 在医院,患者能得到最好的照护,但出院后由于缺乏专业护理,出现病情反复的有不少。如何在居家中提高康复质量?护理的重要性在这里体现出来。 点点手机,一键到家。“网约护士”在台州,如今并不是新鲜词汇了。我市多家医院已开展该项服务,包括留置导尿、造口护理、压疮护理、管路居家护理等项目,有效对接孕产妇、高龄或失能老年人、康复期患者和终末期患者等行动不便人群的护理需求。 “家庭医生+社区护士”的签约服务模式,同样让患者在家享受到医院的专业护理效果,目前已全面铺开并不断扩大辐射人群范围。 还有一部分护理服务,涉及到临终关怀这一领域。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下属台州市康复医院,就有这么一批病房。 临终关怀,也叫安宁照护,目的是通过癌症终末期患者提供身体、心理照料和人文关怀,帮助其减轻病痛,有尊严、有温度、更舒适地走完最后一程。 该院中西医结合肿瘤康复科护士长陈巧,在相关领域有着近10年的经验。“以前的护理工作倾向于照顾患者,帮助生命康复,现在我需要引导患者直面死亡,开导家属。” 癌症终末期患者胃肠道反应大,营养干预非常重要,饮食方面要评估,定制方案;帮助便秘患者进行腹部推拿;有心理压力的,沟通交流,倾听陪伴,尝试芳香疗法舒缓心态;患者过生日,送上鲜花祝福…… “社会对养老的关注,对生命末期的关怀,就是我们现在践行的理念。让生者温暖,让死者无憾,用有温度的护理,呵护生命完美谢幕,我们很荣幸。”陈巧说。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