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明媚的五月
有些人却莫名出现
烦躁、情绪低落、食欲不振等症状
近日,“五月病”这个词上了微博热搜,不少网友吐槽,将自己意志消沉、情绪低落、没精神等近期症状和“五月病”挂钩。
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汤义平指出,“五月病”不是医学意义上的疾病,并没有科学依据。不过,相比以往,5月份门诊过程中,学生心理问题咨询有所增加。
考试季,学生考前焦虑
小赵是一名高三学生,一直以来学习成绩不错。可随着高考的临近,她的心理状态发生了一些变化,上课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效率差,时常焦虑、失眠、情绪低迷,几次考试成绩起起伏伏,脾气也变坏了很多。对于网上描述的“五月病”的说法,小赵觉得就是在说自己。
5月以来,像小赵这样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并不少。5月15日下午,仅半天时间,汤义平接诊的37位门诊患者中,有三分之一多是因学习压力过大前来就诊的学生。
“大多数患者的基本症状就是情绪低落、兴趣索然,表现在生理上是胸闷、头痛、失眠、厌食、极度疲劳等。”汤义平介绍。
当然,对于“五月病”的说法,汤义平也表示,即便5月心理门诊中就诊学生较多,但有焦虑情绪、失眠厌食等精神问题的患者每个月都有,并非都集中在5月,目前也并没有任何临床数据能证明“五月病“的科学依据。
“从医学角度来说,精神情绪与季节的变幻的确有关系,”汤义平介绍,但并非固定在五月,而是每年春夏之交,以清明为界的前后一个月时间更容易引发精神疾病。
学会放松、调节更重要
汤义平认为,所谓“五月病”,或许更多的是网友们的“臆想”。5月份,网友们面临着升学、就业等压力,“五月病”的出现刚好成为他们自嘲、吐槽、释压的一个出口,所以不少网友看到一些症状会对号入座。
中高考即将来临,不少学校竖起“倒计时”,校内营造了紧张的氛围,加剧不少情绪敏感学生的心理压力。
对此,汤义平建议,考生们要勇敢面对、不逃避,不过度关注考试的预期成绩,减少负面诱导对心理的干扰。考生们也可以做一些放松训练,比如冥想训练、身体扫描等,都能比较好得缓解焦虑情绪。
此外,课间、放学后增加轻中度有氧运动,进行简单的舒缓拉伸也很有必要。汤义平介绍,长时间趴在课桌上学习,很容易造成身体疲惫,通过简单的舒缓拉伸,不仅能放松肌肉,也能很大程度缓解紧张情绪。
如果遇到不顺心的事,也可以向家人、知心朋友倾诉,不让苦闷郁积。如果自我调整效果不好,花费时间过多,或是紧张、焦虑的情绪已严重影响学习效率,甚至干扰到日常生活,还是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