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高考,有人形容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面对人生这场重要的选拔性考试,无论是考生还是家长,难免都会有些紧张,甚至因为过度焦虑引起身体上的不适,影响高考发挥及日常生活。
2023年高考进入倒计时阶段,考生和家长应当如何缓解考前焦虑,调整心态?记者咨询了台州市恩泽医疗集团(中心)恩泽医院精神卫生科主治医师尹世平。
“考前焦虑人人都会有,尤其是高考。”尹世平说,距离高考还有半年时间,就已经有家长陪同考生到医院寻求帮助,近来一个月因考前焦虑就医的考生明显增多,最近的频率更是达到了每天接诊一两个。
这些考生的表现大多表现为坐不住、心浮气躁,就连写字翻书的声音都觉得烦,有的在回家学和在校学之间来回折腾;注意力不集中,心静不下来,学习效率没有以前好;焦虑情绪明显,整夜睡不着觉,白天没精神。部分学生还出现厌学情绪,认为反正考不上,就没必要努力了。
尹世平介绍,在门诊,医生一般通过交谈问诊获取相关信息,对焦虑程度进行鉴别,看是否出现躯体症状等,再进行对症下药。
眼下距离高考还有一周左右,就预防和缓解高考考前焦虑,尹世平也支了几招,供考生和家长参考。
考生篇
01
着眼当下,不要过分关注成绩
“考前焦虑,很大一部分是学生自己给的。”尹世平说,例如还没高考就担心自己能拿多少分,可以报考哪所学校。这些都是因为未来的不确定带来的焦虑。
高中三年磨一剑,考生的学习成绩至今已成型,“没必要过度担忧”。建议考生着眼当下,不要过分关注成绩和结果;做好“分段”,现阶段专注于复习和巩固,等考完试再处理考后的事项,从容应对。
02保持平常的学习状态,适当放松
“临时抱佛脚”是不少人在考前会做的事,抓紧最后的时间“啃”知识点,是学生时代的常态。尹世平认为,高考前,适度焦虑并不是坏事,反而能促进备考效率。不过,考生更要保持平常的学习状态,适当放松。
“盲目熬夜备考,或者狂喝咖啡提神,反而会让自己状态过于紧绷,适得其反。”备考期间可以劳逸结合,感到压力大时,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放松方式,转移注意力,比如可以吃个小零食,增加饱腹感,或者到操场跑几圈,活动活动筋骨。
03过度焦虑者建议及时就医,适当用药
一旦焦虑情绪过于严重,影响日常备考,或者出现发抖、头痛、拉肚子等躯体症状,已经属于过度焦虑的范围。这个时候,及时就医才是最佳选择。“部分医生会用药先针对性平复考生状态,保证其在考场发挥应有水平,不至于‘破罐子破摔’。”
尹世平强调,如果是焦虑症患者,平时控制得还行,遇到高考心态有波动的,考前可以找医生复诊,调一调药量,让自己保持最佳状态。
04考场上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
针对部分学生上了考场之后突感压力剧增的情况,尹世平分享了一个小贴士:深呼吸,让自己慢慢恢复平静。
同时,建议考生对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这次考试没问题,我有信心”“该复习的我都复习了,发挥自己的水平就好”“不管考试结果怎么样,高考只是人生的一部分”等,逐步让自己安定下来。
家长篇
因为高考产生焦虑的,除了考生,家长也是一大群体。“有的家长是手足无措,把自己的焦虑带到家庭里,有的家长会认为孩子到高考前了还不够努力,过于责备……”
这个阶段,家长自身要注意家庭生活和谐,尽量不要争吵,帮助孩子减少后顾之忧。其次,平常督促的学习,现下更应帮助孩子适当放松解压,沟通交流,解决困难。“考生的压力比家长更大,理解双方和解决问题,有助于尽快缓解焦虑症状。”尹世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