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歌手李玟因抑郁症离世。常以阳光开朗、直爽泼辣示人的李玟竟因抑郁症自杀,令无数歌迷震惊,“阳光型抑郁症”也引发大众的强烈关注。
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汤义平在临床诊疗中发现这类患者并不少见,他提醒,与普通的抑郁症患者相比,“阳光型抑郁症”患者更隐蔽,更不易被家人察觉,轻生的几率更大,因此更需警惕。
01抑郁症普遍易感
“大部分人对抑郁症存在刻板印象,觉得抑郁症患者都是情绪低落、闷闷不乐的人,认为表面阳光、开朗、爱笑的人不会得抑郁症。”汤义平说,实际上,抑郁症对人类是普遍易感的,乐观的性格能让我们减少身患抑郁症的可能,但是,性格开朗也并不意味着不会得抑郁症。更重要的是,自身的抗压能力。
汤义平坦言,“阳光型抑郁症”并不是临床诊断的专业术语,而是一个通俗的说法,指的是在他人面前表现得很开心,内在却承受着抑郁的症状。“这类患者往往心地善良,总是为他人着想,把自己的感受放在最后,不想让自己的负面情绪影响到身边的人。同时,他们也非常敏感,很在意别人的看法,不希望别人用同情的眼光看待自己,即使内心感到非常痛苦,也会努力隐藏情绪,甚至刻意在人前营造出阳光乐观、活泼开朗的形象。”
前不久,汤义平就曾接诊过这样一个病例。17岁的小西(化名)就读于重点高中,初中时她一直是老师和家长们的骄傲,但在强手如林的重点高中,她渐渐觉得学习有些吃力跟不上了。
“此前,小西也给自己制定了不少提高成绩的计划,但在一次期中考试中,成绩突然下滑,她一时难以接受,便陷入不断的自我否定中。”汤义平说,因为小西一直很阳光开朗,也未透露出什么不良情绪,一开始家人也只以为是考试没考好,孩子一时比较失落。直到四个月后,小西表示不愿上学甚至不愿去学校,家里人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02抑郁症并非“不治之症”
“抑郁症的病因非常复杂,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生物学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和环境因素等。心理防御机制不成熟、应对方式差、心理承压能力不健全的人更易患上抑郁症。”汤义平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部分患者的情绪症状并不突出,反而表现为一些不显眼的症状。
比如动力减退,必须要做的事总提不起精神去做;疲乏困倦,总觉得浑身没力气,每天只想“躺平”;常见的躯体不适,腰酸背痛、头晕头痛、胸闷心慌等,大家很难将这些症状与抑郁症联系起来,导致得不到及时准确的治疗。
“抑郁症等精神科疾病的诊断与其他疾病有很大不同,要综合诊断而非依据简单的一个单独指标或状态。”汤义平说,如果出现连续两周以上的情绪低落、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来,甚至出现难以入眠、早醒等情况,就要警惕可能是抑郁的早期表现。
作为一种常见心理疾病,抑郁症并非“不治之症”。“通过寻求专业的帮助,大部分患者可以恢复到病前水平。”汤义平说,不同的抑郁症患者,有着不同的症状和不同的发作病程,因此需要进行个体化、分阶段、多元化的综合治疗,千万不能私自盲目用药。“出现抑郁症之后,可以在正规精神专业机构进行心理评估,来确定抑郁的严重程度。抑郁症较轻的话,可以进行心理治疗,同时鼓励积极运动。对于中重度抑郁,要首先选用药物治疗,在病情部分缓解或基本缓解的时候,进行心理治疗。”汤义平说。
而作为患者的家属,对于抑郁症患者要多理解、多倾听、多关心,但要注意把握界限。“抑郁发作时不是讲道理、讲‘应该’的时候,此时最需要做的是能理解、体味到他们的苦痛,劝说、引导病人及时到精神科专科医院看医生,进行系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