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1年毕业后,庞菊芬义无反顾前往大山——天台县平桥镇紫凝山,成为一名乡村医生。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庞菊芬奋战了三十二载,是百姓心中“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好医生。近日,庞菊芬获得2023年浙江省“优秀家庭医生”荣誉称号。
默默坚守山村32年
紫凝山地处偏远,从天台县平桥镇镇中心出发,还要在曲折的山路上盘旋近半个小时,才能到达庞菊芬工作的地方——平桥镇紫阳村卫生室。坐落在村中心的卫生室,浓缩了诊断室、观察室、处置室和药房。卫生室大门上最显眼的地方贴着一张纸,上面展示了驻村医生庞菊芬的照片和联系电话。
“庞医生,我这两天关节有些酸痛,整个人没啥力气,不知道怎么了?”8月14日中午12点多,70岁的陈大爷走进卫生室。庞菊芬一边帮陈大爷量血压,一边详细询问近日症状及以往病史。“血压没问题,关节酸痛估计是缺钙引起,给您配点钙片吧。”
此时,75岁的蔡显钗又走了过来。“庞医生,又来找你量血压了。”患有高血压的他,隔三岔五就会前往卫生院。蔡显钗告诉记者,庞医生是他见过最有耐心的医生了。
由于距离城区远,紫阳村的年轻人都住进城里,村内剩下的大都是老年人。为照顾好这些老人的身体,庞菊芬成了紫阳村的常住人口,还改变了卫生室的开放时间。“许多老人白天都会去干农活,一般是在清晨、饭点的时间过来看病。我就把开门时间改到了早上5点多,中午也不关门休息。”庞菊芬告诉记者,作为卫生室的唯一一名医生,除了工作需要或者家里有特殊情况外,她其余时间都住在卫生室里。
背着药箱上门服务
除了担负着紫凝山日常门诊工作外,庞菊芬还肩负着家庭医生工作。2017年,农医保签约工作全面推开,紫阳村卫生室的签约任务落在了庞菊芬身上。因为山区老人很多没有手机,庞菊芬为了让大家知晓签约政策,不辞辛劳,一个村接一个村、挨家挨户地去宣传。当前,该村精神病、残疾人签约率达100%,65岁以上老人签约率达95%。
超额完成签约任务后,接下去的工作重点就是如何管理好、服务好这类人群。紫阳村卫生室承担了大大小小72个村落,近4000人口的医疗服务需求,其中患有慢性病的人数近500人。而且这些村落较为分散,基数大、距离远,这为庞菊芬的日常随访工作增加了不少难度。
10多年前,几个地质灾害点自然村的村民全体移民到新中片区,距离紫阳村有20多公里。每个季度,庞菊芬都要骑着电瓶车前往新中,给片区内的每一名慢性病患者进行随访。由于糖尿病需要空腹测量血糖,为不让大家饿肚子太久,每个随访日,庞菊芬都是4点多起床,风雨无阻赶往片区。
针对病情严重与否,庞菊芬的随访频率也会有所调整,从半个月一次到一季度一次。家住新西村的庞大爷是一名独居老人,今年73岁,患有肠癌,需要一个月随访一次。每次随访日,庞菊芬都会仔细记录血压、体温、心跳等数据,详细问询身体状况并做好记录,方便日后翻看对照。此外,在每次随访日前,庞菊芬还会提前联系,了解他的生活所需。
她是村民的“120”
翻开庞菊芬的手机通讯录,里面存着上百名村民的电话,这些都是患有基础病的老人。
而在村民们的手机中,也存着庞菊芬的手机号,一旦遇到突发情况,大家第一时间就会拨通她的电话。
“庞医生很随和,任何时候给她打电话,她都会热情地提供医疗服务。”73岁的庞先勤告诉记者,前几日凌晨2点半,他突然上吐下泻,十分难受,便拿起手机拨通了庞医生的电话。根据他的情况描述以及家里储备药品的介绍,庞菊芬很快给出了紧急处理建议,并反复叮嘱吃药的剂量和频率。
类似这样的突发状况,对庞菊芬而言,已经习以为常了。今年年初的一天中午,庞菊芬正准备做饭,一阵电话铃声响起,“庞医生,陈阿婆晕倒了,救护车过来需要时间,我们怎么办?”
挂下电话,庞菊芬背上药箱,立即骑上电瓶车前往高产自然村。到达现场后,只见老人昏迷不醒。她赶紧把老人平放在地上,争分夺秒地为阿婆做心肺复苏。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是对庞菊芬最好的写照。三十二年的从医生涯,庞菊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医生的天职,用满腔热情在村民中树立起一道医者仁心的最美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