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吴少杰)近日,国家医保局编制印发《物理治疗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全面覆盖康复、肿瘤、皮肤、口腔等多个学科中所涉及的物理治疗项目。
《指南》将现行价格项目整合为32项,加收项7项,扩展项1项。据悉,加收项是指同一项目以不同方式提供或在不同场景应用时,确有必要制定差异化收费标准而细分的一类子项,包括在原项目价格基础上增加或减少收费的情况。扩展项是指同一项目下以不同方式提供或在不同场景应用时,只扩展价格项目适用范围、不额外加价的一类子项,子项的价格按主项目执行。
以光照射治疗为例,原有项目有的按治疗目的立项,有的按光源不同立项,还有的按照射方式立项。《指南》按照治疗原理,整合为光敏、光动力、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激光等大类。此外,《指南》将原则上产出相同、资源消耗相近的物理治疗技术合并为一个或一组价格项目。比如,对病变或肿瘤进行消融治疗时可通过射频、微波、冷冻、激光、等离子等多种方法的费用,整合为消融治疗费。
《指南》结合临床实际,精准区分不同场景下的技术难度与风险,设置相应的价格项目或者加收项、扩展项。如激光治疗,康复理疗科主要应用中低能量激光,用于改善代谢、消炎镇痛等;皮肤科、口腔科等学科主要应用中高能量激光,可以实现对赘生物的切除和浅表肿物照射治疗。《指南》按照应用场景把激光治疗分为激光治疗费(理疗)和激光治疗费(浅表照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