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卫健要闻
市级动态
公告公示
基层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工作动态 > 基层动态

八仙过海,椒江“卫生院”亮拿手绝活
日期:2025-09-11 16:59   来源:椒江区卫健局   访问次数:

八仙过海,椒江“卫生院”亮拿手绝活

在医疗资源下沉的时代命题下,如何让基层医疗机构摆脱“小而全”的同质化困境?椒江给出的答案是“一院一品”——让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都练就“独门绝活”,以特色诊疗打通健康服务“最后一公里”。

从“浙 BA”球员争相打卡的康复门诊,到让居民减重成功的特色诊室……椒江正在用一个个鲜活实践,勾勒出基层医疗高质量发展的新图景。

现象:独门绝活,成基层医疗“吸引力密码”

今年“浙BA”台州赛区预选赛期间,前所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康复门诊,上演了一场意料之外的“热闹”。并非赛事指定康复单位,却成了各县市区球员赛后的“默契打卡地”。

“靠的就是‘对症’——球员们多是运动损伤,我们用针灸、冲击波配合康复运动手法,能快速帮他们缓解疼痛、恢复状态。”该中心康复科负责人的话,点出了“走红”的核心。

无独有偶,在洪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及治面瘫,当地居民都会指向同一处:传承自叶官根医生的面瘫门诊。针灸搭配特色耳针、挑刺的疗法,经多年口碑积累,不仅服务本地居民,更吸引周边患者慕名而来。

这些现象的背后,是椒江“一院一品”建设的初心——跳出“大医院看大病、小医院看小病”的刻板认知,让基层医疗机构凭借特色专科,成为居民就诊的“优先选项”。

破局:一院一品,促基层医疗“卷”出差异化

“一院一品”的重点,是让基层医疗机构“卷”起来,不断推出多样化、个性化的特色诊疗服务。

“以前说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家想到的都是量血压、开感冒药;现在不一样了,提到东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会说‘哦,那个能减肥的医院’。”这样的转变,始于2023年东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全市率先开设基层减重门诊。

面对居民日益增长的健康管理需求,该中心没有跟风开设常规科室,而是瞄准“肥胖及代谢综合征”这一痛点,组建专业团队,通过饮食指导、运动干预、中医调理相结合的方式,为居民提供个性化减重方案。两年间,不少市民在这里实现体重下降、血脂血糖回归正常,体检报告里的超标“小箭头”变少,这些实实在在的成效,让曾经“默默无闻”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了居民口中的“健康管家”。

东山的实践,是椒江推动基层医疗“差异化竞争”的缩影。区卫健局引导各机构结合辖区人口结构、疾病谱特点和自身资源优势,打造个性化、差异化特色门诊,避免“千院一面”——

葭沚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造“小儿咳嗽”门诊;章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出“失眠”门诊;前所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则在康复基础上,拓展针灸推拿专科……每个门诊都紧扣“群众需要什么,就发展什么”,让基层医疗的“特色招牌”越擦越亮。

支撑:资源“下沉”,让基层能接住“特色活”

“一院一品”不是“空中楼阁”,需要有硬件、人才的坚实支撑。在椒江,这份支撑体现在真金白银的投入与精准的资源倾斜上。

基建方面,近三年来,椒江累计投入1.95亿元用于基层医疗机构改造升级,未来三年还将追加1.1亿元,从诊室布局到就医环境,全面提升居民就诊体验。设备配置上,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配备CT,彩超、生化分析仪等设备实现所有基层医疗机构全覆盖,近三年设备购置投入超2000万元,让“基层也能做精准检查”成为常态。

更关键的是人才梯队建设。椒江通过“柔性引才”模式,累计为基层医疗机构引入17家名医工作室。“以前遇到复杂的面瘫病例,我们得建议患者转院;现在有名医工作室学科带头人指导,我们自己就能处理。”洪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治中医师李冰的感受,道出了人才下沉的价值。据了解,2025年椒江还计划新增 4 家名医工作室,进一步为基层特色专科“强筋健骨”。

“‘一院一品’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椒江区卫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椒江将推动特色专科从“单点突破”向“体系化发展”延伸,让“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镇街、大病有通道”的愿景,真正融入百姓日常生活。